
6月12日,李丽萍教授团队最新研究成果“Does hip protector prevent falls and hip fractures? An umbrella review of meta-analyses”在国际权威期刊《BMC Geriatrics》(中科院2区TOP期刊 JCR Q1 IF:4.1)正式发表。

跌倒对老年人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常导致髋部骨折,而髋部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科急诊就诊原因和死亡原因导致多种其他后果,如失能、慢性疼痛、跌倒恐惧和行走困难。因此,需要预防由跌倒引起的髋部骨折。
髋部骨折的原因是跌倒时产生的撞击力度(5600N)超过骨折阈值(2100N)。人体自身原本可以通过髋部软组织吸收跌倒产生的能量并减少撞击力起到保护作用。但是随着年龄增长,软组织变硬,保护能力减弱,尤其是股骨大转子部位。大多数髋部骨折是由侧向跌倒引起并影响危害大转子,髋关节保护器则可以将侧向跌倒时的力量降低到骨折阈值之下从而保护髋部。
髋关节保护器通常是一种覆盖在股骨大转子部位并装在专门设计的内衣的口袋里的硬壳或软壳护盾。前者的保护机制是将冲击力量从大转子部位转移或分散到其他部位,而后者则是将能量进行吸收。既往研究表明,当老年人跌倒时,相比未佩戴髋关节保护器,佩戴髋关节保护器可以将其髋部骨折的风险降低近三倍。但既往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髋关节保护器对跌倒的预防效果存在争议。因此有必要对所有相关的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论文进行全面的综述,即伞状评价。伞状评价是一种对来自多个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的几个相关临床问题的证据的总结,并为决策提供支持和帮助。
研究发现,髋关节保护器可以有效地降低居住在机构(养老院或护理场所)的老年人髋部骨折的发生,但对社区老年人无效,也不能减少跌倒。
髋关节保护器的效果
从上到下依次为与机构老年人髋部骨折、社区老年人髋部骨折、老年跌倒风险的关联



本研究结果显示,生活在机构的老年人更适合佩戴髋关节保护器以预防髋部骨折。
第一作者及导师介绍
第一作者介绍
达清琛,甘肃兰州人,汕头大学2021级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为李丽萍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伤害预防,2024届校优秀毕业研究生拟推荐人选,2024年北京大学医学部拟录取博士研究生。研究生期间累计发表10篇论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统计源论文1篇,北大核心论文1篇, SCI/SSCI论文2篇。

导师介绍
李丽萍,医学博士,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汕头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医学院伤害预防研究中心主任,MPH教育中心主任,兼任中华预防医学会伤害预防与控制分会主任委员、《伤害医学(电子版)》主编、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际刊物“Injury Epidemiology”编委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