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走在街上太无聊?
戴上耳机,来段音乐,把音量调大,全世界都是你的。
巴黎时装周,百老汇歌舞剧,村口的那条路就是舞台,我就是superstar。
当心,你的听力可能正随着音乐一点点的流失呢(敲黑板)!
事实上,使用耳机不当的危害真的比你想象中要大的多。

(图片来源:摄图网)
脱发、颈椎病、腰肌劳损、脂肪肝、高血压、睡眠障碍......如果你看多了自媒体文章,真会忧心这一代年轻人的身体健康状况。
在“第一批90后已经XX了”的围剿中,年轻人们突然意识到自己的健康危机。

(图片来源:摄图网)
但有一个身体器官,存在感不高,被刺激的频率却越来越高。更要命的是,它被我们严重忽视。
没错,就是耳朵!

(图片来源:摄图网)
无论是在街头,还是公交车上、地铁里,随处可见戴着耳机听音乐、看视频的年轻人,戴上耳机,刷着手机,尽情享受“一个人的孤单”,这似乎已经是现代年轻人的日常。

(图片来源:摄图网)
继“脱发”潮后,一批年轻人已经开始“聋”了…
在今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了一组数据:
目前全球约有11亿年轻人(12~35岁)因个人音频设备音量过大(如用手机耳机听音乐)而面临不可逆的听力损失。
到2050年,残疾性听力损失人士数量或将增加至9亿多,相当于每10个人中就有1人存在残疾性听力损失。

(图片来源:摄图网)
如此触目惊心的数据,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却仿佛隐形了一般,被太多人视而不见。直到某一天,突然发现听不清了,却已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

(图片来源:网络)

人耳构造
及听力的基本原理
—
长期佩戴耳机是如何造成听力受损的呢?
首先来看下人耳的构造和听力的基本原理

(图片来源:网络)
听力的基本原理:
1、声波进入耳道,撞击鼓膜。
2、声波带动鼓膜和中耳内的三块骨头(听小骨)振动。
3、振动经过螺旋状内耳(称为耳蜗)中的液体,使耳蜗中微小的听毛细胞振动。听毛细胞探测到运动,并将其转化为听神经可接受的电化学信号。
4、听神经通过电脉冲将信息发送到大脑,大脑对信息进行转译和理解。

(图片来源:摄图网)

戴着耳机发生事故的新闻
屡见不鲜
—
据《大公报》报道:年仅 18 岁的青年,一边用耳机听歌一边过马路,被来不及刹车的货车撞倒,抛飞 10 米后坠地死亡。

(图片来源:中国新闻网)
虽然戴耳机听音乐和发生事故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但不可否认的是——
戴耳机听音乐,是增加事故风险的重要因素之一。
据《伤害预防》上的一项研究表明:六年中,美国戴耳机听音乐时遭受严重伤害或死亡的人数增加了三倍。
其中有 29% 的案例中特别提到,受害者在发生事故前,是有鸣笛警示的。

耳机音量大
对耳朵的损伤很大
—
听力受损,是不可逆的。
耳机使用不当引起的听力下降,多数是造成了内耳毛细胞的损伤。我们的每只耳朵里,大约有18000个微小的听毛细胞,它们是听觉系统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听毛细胞对于大的声音非常敏感,容易受损或死亡。人类的听毛细胞缺乏再生能力,损坏一个,少一个!

(图片来源:自己拼的)
依靠耳机传声,耳膜距离耳机振动片很近,声波传导范围小而集中,声压就会直接进入耳内,集中地传到很薄的鼓膜上,没有一点缓冲的余地。这同时刺激了神经末梢,引起听神经异常兴奋,极易出现听觉疲劳,听觉神经得不到很好的休息,使听力下降甚至丧失。

(图片来源:摄图网)
而且,很多年轻人在使用手机等设备听音乐时音量常高于安全水平,在嘈杂的地铁或公交上使用耳机,总会不自觉的调大音量,更是伤害听力。

(图片来源:摄图网)
此外,耳内的通道狭长复杂,长时间使用耳机不“通风”,入耳式耳机的反复摩擦等,也容易滋生细菌,引起外耳道等部位的感染。同时,长期大声用耳机听音乐还可能引起耳鸣,睡眠失调等症状。

如何
正确的使用耳机呢?
—
1、使用“60-60”原则
国际公认的保护听力的方法:建议大家使用耳机时不要超过最大音量的60%,佩戴时间不要超过 60 分钟。
2、注意使用耳机的环境
在嘈杂的环境中,如果戴耳机的话,会不自觉地调高音量,所以如果外界杂音比较大,应尽量不要戴耳机。
3、选着头戴式耳机
相较入耳式耳机的声波反射空间较大,鼓膜承受的压力相对小, 所以其对听力的损伤较入耳式小。

入耳式耳机

头戴式耳机
(图片来源:摄图网)
4、不要睡觉听耳机
在睡觉的时候,如果戴耳机的耳朵压在枕头上的话,会损害耳廓,并加重对鼓膜的刺激。同时,如果睡着没有把耳机摘下,戴耳机的时间就会大大延长。(小编经常听着德云社入睡,第二天醒来还伴着郭老师的声音,自我反省三分钟。。。)

(图片来源:摄图网)
偷偷告诉你
每年的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喔

(图片来源:摄图网)
最后提醒大家,除了戴耳机,在日常生活中,以下生活习惯也是十分伤害听力的:
①经常掏耳朵;
②经常泡吧,去KTV;
③身体过度疲劳,压力过大;
④滥用耳毒性药物,如链霉素、阿司匹林等;
⑤用力擤鼻涕;
⑥长期有负面情绪。
为了你的人身安全
请务必降低耳机音量
编辑排版:仲昭浩
初审:彭义祥
终审:李丽萍
转自伤害医学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