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楼梯踩空、跑步时踩到小石子、打篮球踩到别人脚上……甚至没站稳时都可能崴到脚,等等。

(图片来源:摄图网)
崴脚又叫踝关节扭伤。和髋关节、膝关节相比,踝关节是人们下肢关节中单位面积受力最大的关节,一不小心就容易受伤。

(图片来源:摄图网)
踝关节扭伤也是急诊室里常见的损伤,占所有踝关节损伤的 85%。
但很少有人会把崴脚和肺栓塞联系到一起。因为不小心崴了一脚,大多数人的处理办法是简单抹点药、热水泡泡脚、多走走路,认为这样就能好,很少想到去医院看。
从崴脚到肺栓塞,这是危言耸听还是确有其事?
曾有一个令人难过的消息在媒体圈“炸了”:
根据媒体报道,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名中国日报的年轻女记者小吴,这位女孩脚踝扭伤后小腿做了固定,由于缺乏活动,在崴脚第3天出现了小腿软组织肿胀伴强烈胀痛,从扭伤的脚踝处一直延伸到小腿肚,脚尖出现麻痹感。在崴脚12天后小吴突然离世。
一个健康的人为什么会说走就走?原因居然是崴脚后导致肺栓塞!
有些人在崴脚发生后不管不顾照常活动,有些人则采取不恰当的制动和处理方法可导致慢性疼痛、肌肉萎缩关节活动度下降和习惯性崴脚等继发性损伤甚至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症状:脚踝扭伤后,软组织肿胀伴强烈胀痛从扭伤的脚踝处一直延伸到小腿肚,脚尖出现麻痹感)。

(图片来源:摄图网)
很多人都会忽略这种症状,认为这只是扭伤的“后遗症”,殊不知这却是致命的疏忽,因为这时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干预诊治,位于小腿的血栓很可能发生脱落,飘落到心脏,进入肺循环,堵塞肺动脉,导致肺栓塞!最终引发呼吸和循环衰竭,严重会发生猝死。

如何判断崴脚?
崴脚后常见的处理误区有哪些?
崴脚后如何急救处理?
如何判断崴脚?
如果出现踝关节局部红肿、疼痛,皮肤温度升高,尤其是站立和活动后疼痛明显加重,以及用手按压也会明显加重疼痛,这时候就要高度怀疑崴脚了。

(图片来源:摄图网)
崴脚后常见的处理误区有哪些?
(1)误区一:擦红花油或者热敷可活血化瘀,促进消肿。
正解:踝关节扭伤后早期往往伴随有周边软组织微血管的损伤,如果采用了活血化瘀的方法,只会促进组织进一步出血,加重肿胀。同样,按摩、搓揉和转动损伤的踝关节,也只会促使损伤的血管继续出血,局部肿胀加重。
(2)误区二:崴脚了只要没骨折,能走路的话休息几天就好了
正解:踝关节除了骨性结构以外还有周围丰富的韧带等软组织,而且踝关节是一个全身最大的承重关节,崴脚可能会导致踝关节周围的韧带撕裂,如果没有经过正规治疗,再次崴伤的可能性会增加3-4倍。
崴脚后如何急救处理?
(1)休息: 停止走动,静止休息,护具保护,防止二次损伤,减轻组织渗出、肿胀。

(图片来源:摄图网)
(2)冰敷:立即制动,用冰袋冰敷,环绕在受伤的部位每次10~20分钟,每两次冰敷间隔最好超过2小时。

(图片来源:摄图网)
(3)加压:使用弹性绷带或弹性大的衣物,如丝袜,适当加压包扎减轻肿胀,过度加压会加重肿胀和缺血。

(图片来源:摄图网)
(4)抬高:高于心脏水平,以增加血液回流,减轻肿胀,促进恢复。

(图片来源:摄图网)
(5)就医:现场处理后尽快去正规医院就诊,拍摄X线片检查,以排除踝关节骨折,必要时行踝关MRI检查。

(图片来源:摄图网)
踝关节扭伤后若持续存在疼痛、关节不稳、反复多次扭伤,或MRI提示有韧带损伤或者软骨损伤,建议行关节镜下踝关节的微创手术。
编辑排版:彭义祥
终审:李丽萍
转自:伤害医学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