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来袭,预防三伏天中暑妙招赶紧学起来!

发布时间:2021-07-12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中暑是一种常见于夏季高热环境的疾病表现,在合并高湿环境情况下更容易发生,轻者可能有头晕、无力、呕吐等表现,重者可发生痉挛、晕厥、衰竭、休克等,如果发现或者处置不及时,可能导致严重的不良后果。因此,对中暑决不能掉以轻心。

今天开始正式入伏,长达40日的三伏天,高温天气如何预防中暑?中暑后应采取哪些紧急处理措施?收下这份防暑小贴士,你准备好了吗???

2B3B9

01

中暑的分类?


在日常生活中,中暑致死率可高达20%-70%,一般来说,中暑可分为三大基本类型:

1、先兆中暑

这种中暑的症状非常轻,病人往往是感到大量出汗、头晕、眼花、心慌、气短、胸闷以及精神有些恍惚,定向力存在障碍,体温一般低于正常。解决的办法也相对简单,离开高温区域,及时补充水分、盐分等,很快就能恢复过来。

2、轻度中暑

除上述的先兆症状外,有的中暑者体温升高,全身皮肤泛红;面色苍白,恶心、触摸皮肤湿冷,脉搏变微弱,血压下降等轻度休克的症状,这种中暑的解决办法除了及时离开高温区域、补充水分外,还要平卧休息,最少40分钟才能恢复过来。

3、重度中暑

轻度中暑症状进一步加重,全身皮肤变白,出冷汗,四肢无力,脉搏细而速度快,体温在正常范围内,意识模糊或昏厥。出现剧烈头痛、头晕、严重者甚至昏迷、耳鸣、呕吐、面色潮红、测量头温在40摄氏度以上。如不及时采取措施,会发展为高热,体温高达40摄氏度以上,伴有昏厥、皮肤干燥灼热、头痛、恶心、全身乏力、脉搏快、神志模糊、严重时能引起猝死。

62166

02

中暑了怎么办?


发生以上中暑症状,应迅速脱离高温、高湿、日晒环境,至阴凉处、通风处静卧,避免高强度运动和重体力劳动,有条件的要将病人置于空调环境,争取去掉衣物以帮助散热。神志清楚无吞咽困难者及时补充含盐清凉饮料,如淡盐水、冷西瓜水、绿豆汤等。轻者经以上处理即可恢复,重者需要至医院诊治。 因此,对于中暑,治疗的核心原则就是快速降温

中暑高热者要迅速降低核心体温(测量肛温或耳温),争取在半小时左右将核心温度降至39摄氏度以下,同时注意生命体征、神志变化及各脏器功能状况,早期发现并处置并发症。


降温多主张采取物理降温措施。如将身体(头部除外)浸于4摄氏度水中降温,但这种冷水会让神志清楚者感到非常不适,还要避免将体温降得过低;或者去除衣物,身上洒上温水,用风扇吹风加强蒸发降温;也可辅以冰毯或者包裹的冰袋置于大血管部位降温。


值得注意的是中暑的高热并不等同于感染性炎症所致的发烧,因此不建议使用常用的解热药物(如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等)。另外,也不建议酒精擦浴。

2D735

03

如何预防中暑?


高温中暑重在预防。如改善高温、高湿的作业条件,加强隔热、通风、遮阳等降温措施,外出时注意遮挡日晒;适当多喝含盐清凉饮料,而不是等口渴后才补充水分,且要避免饮用过于寒凉的冰冻饮料,以免造成胃部痉挛;含盐加糖的饮料有利于提高饮水量,但高糖饮料会使人体失去更多水分,应尽量避免饮用;注意饮食和休息,要少食高油高脂食物,减少人体热量摄入;休息不足、疲劳和饥饿条件下也容易发生中暑;使用空调降温,或多次到空调环境降低体温,即使短时间在空调环境停留,也会大幅度降低中暑或严重中暑的发生,尤其是老年人和儿童、体弱者等机体调节能力差的人群。但使用空调时也要避免空调风直吹或者温度调得过低。

还可以通过采取计划性主动性热适应的方式,也有利于预防中暑,比如间断接触热环境,控制在热环境下停留的时间长度,逐渐延长时间,逐步增加运动量,等等。

1B38

此外,在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的日常生活中,我们也需要正确佩戴口罩等防护用品,避免在疫情防控中因不科学佩戴呼吸防护用品导致中暑发生。


编辑排版:佘宇航

终审:李丽萍

转自伤害医学公众号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梁捷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