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低温也能烫伤

发布时间:2022-01-23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抱着热水袋睡觉 七旬大爷遭低温烫伤》

低温烫伤是指长时间持续接触中等温度(44℃~50℃)的热源,便可造成从真皮浅层向深层及皮下各层组织的渐进性损害。

一般情况下,低温烫伤的热源温度较低,疼痛较轻。多发生在人们熟睡过程中,不易被察觉。若睡觉时紧贴热水袋的位置长期不换,第二天醒来就会发现局部被烫起了一个水疱,这就是低温烫伤

1B82A

01 低温烫伤对人体的伤害

低温烫伤和高温引起的烫伤不同,创面疼痛感不太明显,仅在皮肤上出现红肿、水疱、脱皮或者皮肤变白的现象,通常烫伤面积不大,烫伤皮肤表面看上去不太严重,但创面深且烫伤严重者甚至会造成深部组织的坏死,如果处理不当,会发生溃烂,长时间无法愈合。所以,某些情况下持续低温烫伤比直接烫伤更严重。

02 特殊人群,注意防范

低温烫伤好发于婴幼儿、老年人,尤其是合并有糖尿病、脉管炎或中风后遗症以及长期卧床者

婴幼儿表达能力欠佳,如家长未能细心照顾则很容易导致低温烫伤。老年人皮肤随年龄增长而变薄,皮肤张力、感觉功能、对外保护作用、对周围环境温度调节功能差。因此老年人对低温刺激反应慢,在低温的持续作用下易导致烫伤。合并有糖尿病、脉管炎或中风后遗症的病人,因为血管神经病变,对热损害感知和防御能力低下,也是低温烫伤的高发人群。

12F66

03 未病先防,注意防护

对于低温烫伤需要引起足够重视,不要以为不太烫的东西就不会发生烫伤,相反,持续低温烫伤的深度比开水烫伤有过之而无不及。

冬季常见取暖设备,除了暖宝宝,还有热水袋、电热毯、电暖器等,它们分别存在不同的安全隐患,有不同的注意点。

1、暖宝宝

市面上的暖宝宝、蒸汽眼罩很多是铁粉发热内芯,这种发热内芯不能精准控温在人体舒适的温度,容易发热不均匀,同时,这类产品没有水蒸气释出,干蒸皮肤容易引起低温烫伤。因此,在选用热敷贴时,可以选择薄片式发热内芯,这种发热内芯可以严格控温,呵护肌肤。

2、电热水袋

购买热水袋时选择正规厂家生产,有3C认证和产品合格证,电源线密封良好的电热丝式热水袋,使用时不要直接贴在皮肤上。

1026F

3、电热毯

电热毯使用不当,可引起火灾。此外儿童使用电热毯还容易因为尿床导致漏电,产生严重的后果。因此,电热毯除了购买合格用品外,还要注意使用时限不超过六年,不要反复折叠。可以在睡前设定合适温度,睡觉时关闭电源,使用时长建议不要超过4小时。

4、电暖器

使用时千万要注意:不要用毯子、衣服等易燃物覆盖,远离沙发、床以及水源。

5、发热鼠标垫

发热鼠标垫看似“神奇”,其实就是一个微型电热毯,持续加热两个小时后,局部最高温度能到达68℃。一不小心,我们就都成了温水里面的青蛙,被舒适的温度,伤害得猝不及防。

04 正确处理低温烫伤

一旦发生低温烫伤,首先记住这两点:脱离热源,迅速降温然后,迅速开启“冲、脱、泡、盖、送”五步急救措施。

一冲:当发生烫伤事故时,要尽快用流动的冷水冲洗烫伤处至少20分钟以上,直到无痛感。

二脱:充分地冲洗和浸泡后,在冷水中小心移去衣物。如果伤口与衣物粘在一起,要小心剪开,避免强撕。

三泡:疼痛明显的,可持续在冷水中浸泡10分钟~30分钟,用于缓解疼痛。

四盖:用无菌纱布轻轻盖住患处,也可用清洁干燥的毛巾代替。切记不要用有毛状、絮状的物品覆盖,避免与伤口粘连。如果起泡了,尽量不要刺破水泡。

五送:除非轻度,面积不大的烫伤,都应该赶快去到医院请专业医生治疗,不要私自涂抹任何物品!

29FD3

  • 注意,冲洗时用冷水就好,不要用冰块,容易把皮肤冻伤。

  • 避免向烫伤伤口处涂抹不适宜物质,如:红汞、龙胆紫等有颜色的药物,否则会影响医生对创面的观察和深度的判断。

  • 尽量不要往创面涂抹难清除物质,如老鼠油、黄酱、酱油、香油、牙膏、香灰等,不仅起不到治疗作用,还会不利于清创以及增加创面污染的机会。

    2E678

  • 不要揉搓、按摩、挤压烫伤的皮肤,以免加重损伤。

    • 不要用未经消毒的器具挑水泡,以免加重感染。


    来源:科普中国、摄图网

    排版 | 罗燕东

    初审 | 达清琛

    终审 | 李丽萍

    转自伤害医学公众号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梁捷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