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院情况
汕头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于2020年4月成立,现设有预防医学本科专业1个,每年招生约30人;具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1个(公共卫生)。学院下设研究单位“汕头大学应急管理研究中心”,承办专业刊物《伤害医学(电子版)》(教育部主管)。现有教职员工16名,其中专任教师10名,100%教师具有博士学位(其中境外博士学位2个),80%具有境外学习或工作经历。2024年首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100%,升学率为44.4%。
学院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为指导,立足粤东,辐射大湾区,放眼国际,聚焦伤害预防、应急管理、老年健康三大特色,以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和人群健康为己任,致力于为广东省乃至我国培养具备公共卫生理论与技能的实战型专业人才。
二、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全球化浪潮正在不断加速改变全球的疾病谱,应对日益复杂的公共卫生问题将是我国公共卫生事业长期的挑战。在此背景下,如何培养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具备疾病防控实际工作能力、能够开展相关科研的高素质人才,是摆在我们面前亟需探索和解决的关键问题。在实际教学当中,我们面临着以下问题和挑战:
专业教育中较为传统的知识体系,与学生对拓宽知识面、开阔视野、培养科研思维的需求之间契合度欠佳;
实践育人的方式较单一,缺乏将实践技能培养贯穿教学全过程的多样化途径;
如何以赛促强,找到教学与学科竞赛融合促进的有效方式?
三、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目前,公共卫生学院已探索出一条“宽基础、重实践、强能力”的本科教育提升人才培养质效的路径,以有效解决当前本科教学中的主要问题。
(一)宽基础:发挥公共卫生专题系列讲座优势,持续拓宽专业知识和视野
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知识体系之外,公共卫生专题系列讲座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开放的知识触角。该系列讲座是MPH的特色课程,也是学院本科生最具特色的“大课堂”,2022年以来已持续举办近40期。通过邀请国内外公共卫生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开展知识讲座,有力增强了本科生对公共卫生领域的认识和理解,拓宽知识面、开阔视野,同时培育初步的科研思维。比如学院邀请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美国微生物科学院院士卢洪洲教授开展第三十期“长江大讲论坛”、邀请中华预防医学会副会长梁晓峰教授开展公共卫生专题讲座,吸引了众多学生前来听讲,反响热烈,丰富了学生对公共卫生领域的前沿认知和了解。
此外,为促进公共卫生学院学生进一步理解“健康中国”意义和重要内涵,学院还举办了“多学科交叉融合,为健康中国育人”暑期学校,通过专家授课、交流讨论帮助同学们拓宽学术视野、丰富知识储备,加深对公共卫生的认识。这些活动也有效激发了本科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提高考研升学的积极性。
(二)重实践:党建引领,多方联动,打造富有专业特色的实践育人体系
· 党建引领,主动对接区域卫生健康需求
党建引领,推动实践育人提质增效。学院党总支先后与汕头市疾控中心、汕头市职防所、中国联通汕头分公司等单位达成党建共建合作,锚定粤东公共卫生实践合作。此外,学院还在广州、深圳、汕头等地建立起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0余家,不断优化高校、疾控机构、医院联合教学模式,满足学生的实践教学需要。通过党建引领,深化医教协同,为培养契合区域发展需求的公共卫生人才开辟了新路径。
· 创新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
学院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在课程教学设计方面紧密结合预防医学专业的特点,合理融入实践环节,充分发挥本地的现场教学资源,打造更为生动的课堂教学。如专业必修课《公共卫生导论》设置课外实践环节,学生通过在公共卫生与健康科普培训基地现场参观、学习,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对接;专业核心课程《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设置见习环节,通过在职业卫生科普中心、相关企业、工厂等场景进行观摩、学习,开展现场教学,增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开展实践工作的能力。
· 第二课堂,形成独具特色的实践育人合力
此外,学院还积极发挥学生社团的第二课堂育人平台作用,指导汕头大学健康使者协会大力开展富有公共卫生专业特色的实践活动。近一年来,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亲自指导健康使者协会,组织开展了近视眼防控直播、艾滋病防控直播、健康科普宣传、义医义诊、志愿服务等活动三十余场次;学院党总支联动汕头市爱卫办连续两年参与爱国卫生月共创活动;学院团委选派优秀学生到东方街道担任团委副书记兼职锻炼,有力提升了学生参与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实际能力,充分契合了学院立足粤东的定位。
(三)强能力:注重学科竞赛与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学院积极组织、指导学生各类学科竞赛活动,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团队合作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近年来,学生先后获得全国大学生数据分析科普知识竞赛一等奖、广东省预防医学技能大赛二等奖、广东省疾控健康科普大赛一、二、三等奖(两个作品推荐参加国赛)、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研究暨实验设计论坛省级三等奖、公共卫生安全与健康案例大赛优秀奖以及各类健康科普知识竞赛优秀奖等多个奖项。
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学院鼓励专任教师依托科研课题指导本科生参加大创活动,目前学院专任教师参与率达90%。2022年以来,共立项大创项目25项,其中国家级3项(含重点领域1项),省级7项(含重点领域1项),校级项目15项,学生总体参与率超过20%,依托大创项目发表论文2篇。获得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校级金奖2项,高教主赛道校级铜奖各1项。
四、解决教学问题的创新点
(一)紧扣培养兼具全球视野与本土情怀的高素质人才的目标,注重专业知识面与学科发展前沿,同时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基于当地的公共卫生实际开展教学,提升教学质量,保障教学效果。
(二)党建引领,多方联动,形成实践育人合力,融入公共卫生专业特色开展实践,在新时代背景下汲取生动思政教育素材,提升实践育人的效果。
(三)教师深度指导创新创业教育,创新驱动专业认知发展,发挥大学生创新创业核心主体作用,以科研反哺教学,将专业教育推向深入。
五、改革成效及案例的推广应用效果
在此培养模式下,本科生的综合素质稳步提升,就业保障度显著。2024年预防医学专业首届本科生升学率为44.4%,在全校各专业升学率中位居前列。就业率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