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汕头大学理学院海洋生态与环境保护平台王铁宇教授团队在新污染物的生态效应与健康风险研究方面取得系列进展,成果发表在生态环境领域国际著名刊物《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和《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上。
“Perfluoroalkyl substances in marine food webs from South China Sea: Trophic transfer and human exposure implication”一文在《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上发表。本文利用稳定同位素技术,重构粤东近海代表性生物的食物网摄食关系,分析了全氟化合物类新污染物的生物富集特征及传递放大效应,阐释了摄入鱼、虾、蟹、贝等主要海产品的健康风险。硕士研究生刁洁怡和陈振威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王铁宇教授为通讯作者。该项目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国际合作科学计划、汕大科研启动经费和汕头市创新创业团队等项目资助。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jhazmat.2022.128602
“Are there risks induced by novel and legacy poly- and perfluoroalkyl substances in coastal aquaculture base in South China?”一文在《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上发表。本文选择我国东南近海紫菜主要养殖基地,采集养殖环境和不同生长期紫菜,探讨全氟化合物类新污染物的生态效应及健康风险,阐释其在养殖水域和生物体中的分布特征及累积效应,评估了新型全氟化合物替代传统全氟化合物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博士研究生孙琼萍和毕然副教授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王铁宇教授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汕头大学科研启动经费项目和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人才引进重点专项基金等项目的资助。
论文链接:https://doi. org/10.1016/j.scitotenv.2021.146539
“Contamination, source and potential risks of pharmaceuticals and personal products (PPCPs) in Baiyangdian Basin, an intensive human intervention area, China”一文在《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上发表,本文探讨了人类活动强度较大的雄安新区白洋淀水体中药品和个人护理产品(PPCPs)源-汇空间耦合关系及分布特征,对比分析了不同污染调控技术方案对PPCPs的影响,成果可为新污染物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客座硕士研究生杨璐为第一作者,王铁宇教授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水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和汕头大学科研启动经费等项目的资助。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scitotenv.2020.144080
“Perfluoroalkyl acids in rapidly developing coastal areas of China and South Korea: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 and source apportionment”一文在《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上发表,文章通过对比近十年中、韩两国滨海城市化区域全氟化合物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来源,揭示了全氟化合物在沿海区域的污染态势和生态风险。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史斌博士为论文第一作者,王铁宇教授为通讯作者。该项目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汕大科研启动经费等项目资助。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scitotenv.2020.143297